在特斯拉市值一周蒸发千亿美元后,马斯克发起美国政坛的新牌局。
这位世界首富高调宣布成立 " 美国党 ",剑指昔日盟友、现任总统特朗普。这是一场赤裸的利益豪赌。
赌注,是他的商业帝国——特斯拉、SpaceX,以及他在美国的全部政治资本。

资料图:马斯克。
这并非马斯克一时兴起。
就在前一天,特朗普正式签署 " 大而美 " 法案,该法案不仅取消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,更间接打击了特斯拉的碳积分交易业务,对于过去一年靠碳积分收入 28 亿美元、利润占比近四成的特斯拉而言,无异于斩断命门。
摩根大通年初曾预测,取消电动车抵免政策或使特斯拉年运营利润减少 12 亿美元。
如今,噩梦成真。" 出手的人 ",正是马斯克曾投入超 2 亿美元竞选资金支持的特朗普。
昔日金主,如今政敌。
马斯克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。他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帖,怒斥法案 " 荒谬 "" 令人作呕 "" 疯狂且有破坏性 ",直指法案 " 给夕阳产业提供施舍,却严重损害未来产业 "。
特朗普也立刻反击:马斯克获得的补贴 " 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多 ",并放言 " 如果没有补贴,马斯克可能不得不关门大吉,回南非老家去了。"
冲突愈演愈烈,马斯克再次出手。他宣布成立 " 美国党 ",宣称要 " 把自由还给人民 ",并计划在 2026 年中期选举中夺下 2 至 3 个参议院席位,8 至 10 个众议院席位——在当前席位胶着的国会,这几席足以撬动立法天秤。
外界认为,这或许是马斯克的谈判策略。2026 年中期选举时,通过分散共和党选票向特朗普施压,以换取共和党在现行政策下的妥协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场以选票为武器的商业反击战。
牌局虽开,但并不好打。
首先是程序门槛。基于现行法律,美国新政党获得参选资格需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,《纽约 · 时报》直言,在美国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政党可能比把人送上火星还难。
其次,美国 " 赢家通吃 " 的选举制度天然不利于第三党发展。美国乔治敦大学政治历史与政治方法学教授汉斯 · 诺埃尔指出," 在美国,你必须完全胜出才能获得回报。你无法通过成立一个小党派,赢得 20% 或 30% 的选票,从而在立法机构中获得相应席位,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。"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也分析称,即便马斯克动用雄厚资金资助新政党,也难以打破共和、民主两党的垄断格局。
最后,更糟糕的是," 政治马斯克 " 越活跃,资本市场就越警惕。投资者担心其精力分散,更担心其政治对抗将影响旗下公司的商业前景。
7 月 7 日,受特斯拉二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同比下降 13.48% 和马斯克与特朗普公开决裂叠加影响,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 6.79%,市值蒸发超过 680 亿美元。
投资者和股东们的担忧很明确,他们不想要一个 " 政治家马斯克 ",他们只想要一个专注造车、能带来回报的 CEO。
毕竟在这场豪赌中,筹码不只是特斯拉,还有手握 220 亿美元联邦合约的 SpaceX,以及马斯克尚未完全兑现的超级高铁、脑机接口、火星殖民梦。
在与特朗普的对峙中,马斯克已经赌上了全部。一旦失手,他的商业帝国势必将遭受沉重打击。
这场 " 豪赌 " 背后,折射出的正是美国政商关系的脆弱底色。表面看是资本与权力的正面对撞,实则是特朗普政治联盟内部的深层裂痕。
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们的政策核心倾向于反全球化、反自由贸易。而马斯克所代表的 " 科技右翼 ",则以全球市场为基石,拥抱自由贸易,依赖开放环境与跨境供应链。他们支持特朗普,更多是出于对抗民主党左翼监管、税收等现实考虑。这种 " 战术联盟 " 一旦产生核心利益分歧,就会分崩离析。
这不是马斯克一个人的豪赌,而是整个美国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——科技资本试图主导政治议程的一次失败。
现实是残酷的。尽管马斯克曾经在白宫 " 横冲直撞 ",但特朗普既没有放过科技巨头,也未因游说而收手关税大棒。如今,连特斯拉也被精准打击,成为靠近政治权力却遭反噬的又一 " 祭品 "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